相聚总是很短,离别总在眼前。

之前有一回和水韬聊到,好像家庭背景不是很好的孩子,长大之后在做选择的时候,总会显得优柔寡断、不够爽快、包袱太多。

不像出身阔绰家庭的孩子,他们选择做一件事的时候,会更多地考虑自己当下的状态,这一刻爽或舒服就够了,他们不会太去忧愁说,如果现在这么任性,「明天」该怎么办?

比较巧的是,这位朋友和我,我们俩都属于前一种人。

而且,即便我不去忧愁,不去考虑那么多东西,身边的人可能也会催促你去忧愁,催促你紧张甚至是焦虑起来。

前面铺垫这么多,其实想说的还是职业上的选择。

今晚想了想,一份工作,要想让自己觉得很满意,除了看得见摸得着的钱💰,可能还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:

  • 是否认同你自己正在做的事情,或者说如果你变成一个消费者,你是否会购买自己公司的产品
  • 是否能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
  • 是否认同或尊重与你一起共事的人
  • 是否能从中获得满足感或者成就感
  • 是否能让自己获得成长而不是单调地重复
  • 是否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

工作三年,身边的人来了一茬,又走了一茬,其中有少数几个自己喜欢、觉得日后能成为朋友的同事,当得知 TA 们要离开的消息,心情总是会变得很低落。

对于 TA 们的离去,我似乎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,将他们挽留下来,因为我确实没办法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 TA 们离去。

现实就是这么残忍:相聚总是很短,离别总在眼前。

和 TA 们一起共事的时光,没有发生过像职场剧或者宫斗剧那些恶心的事情,相处也很愉快。

在公司里,最开始我倾向于独立行动,下班后为了能有单车骑车回家,我选择了先回家再吃饭。

后来一位同事好几次问我下班后要不要一起吃饭,为了不显得不合群,我答应了。

连着和同事一起吃了几次饭之后,下饭后一起吃饭,好像就变成了约定俗成的事情。吃饭的间隙,我们会聊一些对方的八卦(感情经历)、游戏、最近在看的剧等等。

吃饭唠嗑的时候,才是我比较放松的时候,不想在办公室里那么拘谨,那种感觉,有点像是回到了学生时代、和朋友吃饭唠嗑的场景。

正因为这样,之前共事的时光,现在回想起来,不仅是周日晚上绞尽脑汁思考要写什么的苦恼,也有我们一起吃饭唠嗑、一起去白云山、一起去音乐节、一起做饭的快乐回忆,那些种种,才是更尤为珍贵的东西。

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,我想到了一件事:希望未来有一天(可能是我们都退休的时候),能有机会重新聚到一起,讲述自己一路走来的各种事情,相遇的人会再重逢。

祝福你们。

音乐:
摩登兄弟刘宇宁 - 如约
杨宗纬 - 初爱
李健 - 温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