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 2022 年个人总结|失落的一年

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「效率工具指南
文/彭宏豪

Hello 各位好,我是小豪。

写这篇文章之前,我内心纠结、犹豫了一会,感觉今年没啥好写的,在想要不要写呢?

最后还是决定写啦,才有了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。

我的理解,写总结并不是为了找各种数据来证明自己过得不错,而纯粹只是想在年底做个记录📝,方便以后回过头来稍微有点东西可查,仅此而已。

如果你也觉得这个想法不错,不妨现在就拿起笔,或者操起键盘⌨️,开始回顾一下你的 2022 吧。

糟糕的 1 月

今年开年不利,糟糕的 1 月,我是在不踏实、无助、无奈、彷徨中度过的。

工作做得不踏实,没有有效的产出,很无力,也很讨厌每天早上的「站会」,与其说是站会,不如说是鞭尸大会,最终我还是失去了来深圳的第一份工作……

失业后最开始不敢和家里人说,诚实说出来之后,心里一块石头落下了,但又有了新的烦恼:

  • 回家要以什么心态面对家里人呢?
  • 回家这个年还能好好过吗?
  • 回家和别人谈到工作的事情,要不要说实话呢?
  • 家里人又会提起「回老家」的事情

虽然工作 3 年多了,但我还没怎么给过家里人钱,逢年过节又遇上失业,这个年过得真不是滋味。

封控的 2-3 月

和大家不同,我感觉我今年只有 11 个月,少了的那一个月,因为住的城中村有好多确诊的,整个村子被封,被迫居家,有点像是在坐牢。

封控时间:2 月 22 日 - 3 月 30 日(在 3 月的最后 1 天终于解封了)

具体可见我写过的一篇文章:解封以后,被偷走的一个月

封控之前,还有一个小插曲,在事后看来,我也是足够幸运,那就是我在 2 月 17 日(周四)入职了现在的公司,上了 3 天班之后,就开始被封控在家,开启了长达 20 多天的远程办公。

事后想起来,如果我当初还在纠结要不要再看看别的机会,没有选择入职现在的公司,被封控的那一个月,我会不会过得更难受,会不会在煎熬里度过呢?会不会一整年下来过得比现在还差呢?

我不知道,过去的事情也无法假设,我只能说,这是今年最幸运的一件事。

根管治疗

过年回家的时候,除了发愁年后要找什么工作,还有一件让我吃饭都不得安宁的事,那就是牙疼——喝水牙疼、吃肉牙疼,原本桌上有很多好吃的东西,因为牙疼都索然无味了,那种感受,牙疼过的朋友都懂。

刚从老家回到深圳的那天下午,牙疼又开始发作了,不过这次是疼到脑壳都痛,脑袋像是要炸开一样,最后吃了一颗布洛芬才有所缓解。

真应了那句,「牙疼不是病,疼起来要命」。

后来去了医院,医生说疼的牙都烂到牙根了,得做根管治疗,每周末要去一次医院,中间因为封控,导致整个疗程特别漫长。

我特地在滴答清单中记录了根管治疗开始与结束的时间,历经 86 天,我提前带上了假牙(冠)。

整个疗程下来,包括最后戴上的牙冠,花了大几千块钱吧……肉疼,治疗牙齿真的是花钱如流水,一口好牙真的是一座金矿。

劝各位还有一口好牙的时候,注意多保养牙齿,比如:

  • 每年至少洗一次牙,去除牙结石(牙医推荐每半年洗一次牙)
  • 除了刷牙,最好还要养成使用「牙线」的习惯,我现在都不用水牙线了,而是用普通的牙线,买的时候注意买那种细牙线。别看牙齿已经刷干净了,用牙线很多时候还会掏出东西的,相信我……

工作上更忙的一年

来了深圳一年多之后,越发体会到这座城市的一些不同,比如,身边或者网上的人,没说几句话,好像都离不开「搞钱」这两个字,搞钱即正义,以搞钱为荣。

在简单对比了广州和深圳两座城市每月的支出,至少是 1000 的差额之后,对「努力搞钱、保住份工」这句话开始有了体会。

从 2 月份换了工作之后,今年整体上比毕业以来的过去 3 年都要忙,晚上 10 点下班是常态,这种节奏恍惚之间又给了我一种回到高三下夜自习的错觉,那时候也是在教室待到 10 点才回宿舍。

工作日工作时间比较长,但比较欣慰的地方在于,周末至少是双休的,多少能消除工作一周下来的疲惫。

工作上更加忙碌,留给自己学习、写东西,或者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就变少了,这方面有客观因素,当然更多的还是自己的自律(懒癌发作)、管理能力不足导致的:

稍微有一点空闲时间,要么想玩游戏,要么想看视频放松,没有足够的自制力克服它们的诱惑……

运动

上周阳了之后,在家休息的时候,点开了 iPhone 上好久没打开的「健康」App,最初是想瞟一眼自己的心率数据,发烧的时候心率不是会加快嘛?

同时还点开了去年我非常关注的一个数据——最大摄氧量,从这一整年的数据趋势可以看出,年初的最大摄氧量已是巅峰,往后就是走下坡路了。

9FA0118A-FF49-460D-95E3-47E483E0FBEE

关于「有氧适能」的介绍,可以查看一段来自 Apple 官网的内容:

有氧适能测量的是你的最大摄氧量,也就是你的身体在锻炼时能够消耗的最大氧气量。你的有氧适能水平是你整体身体健康情况的重要指标,也是你长期健康情况的预测指标。Apple Watch 可通过测量你在户外步行、跑步或徒步旅行期间的心脏工作强度来提供有氧适能估算值。

如果你使用“体能训练”App 开始进行户外步行、跑步或徒步旅行,Apple Watch 也可以估算你的最大摄氧量。Apple Watch 支持 14-65 毫升/千克/分钟的最大摄氧量范围,这个范围经验证适用于年满 20 周岁的用户。

最大摄氧量指标变低,也和今年运动次数变少有关,之前做的一个记录跑步数据的网站,显示我今年只跑了 70 次(严格来说应该只有 69 次),对比年初计划的 200 次运动打卡,远远不及预期……

看了今年惨淡的运动次数、逐渐变差的身体,明年立个小 flag:多多运动,学会游泳🏊

今年最大的一笔支出

今年 8 月份的时候,趁着教育优惠、还有一个同学还在上大学,找他帮了一下忙,从苹果官网买了一台 2021 款的 Macbook Pro。

至此,我算是勉强集齐了苹果家的「旧三件」和「新三件」——

  • 苹果旧三件套:iPhone、iPad 和 Macbook
  • 苹果新三件套:iPhone、AirPods 和 Apple Watch

买 Macbook Pro,主要有 2 个考虑,一个是想体验一下被很多人称赞过的 M1 系列芯片,另外一个则是考虑到有时想带电脑出门,不想因为 iMac 只能在家使用而被迫呆在家里。

我对苹果 M1 系列芯片最大的预期是,能在电脑上使用移动端的 App,减少打开手机的次数,但就我使用过的几个 App 来说,体验其实不如预期,反而有点失望

  • 微信读书 App 无法用鼠标划线,还不如使用网页版
  • 知识星球 App 无法调整字号大小,还不如网页版的体验
  • 即刻 App 就是个移动版,跟 iPad 上的版本一模一样,没有针对 Mac 和 iPad 这两种设备进行适配,真的拉胯

不知道同样用着 M1 系列芯片 Macbook 的朋友,你们的感觉如何呢?欢迎在底部的评论区留言。

年龄焦虑/同龄人焦虑

最后,还是要写一下以前没怎么提起的年龄焦虑或者说同龄人焦虑

这东西说起来也怪,你不去关注它的话,它好像并不存在,但当你有时在朋友圈看到,某某人结婚了,某某人生小孩了,某某人的孩子会打酱油了,这东西又突然跑出来了。

有时会在想,咋别人结婚、生孩子看起来那么简单,而我是在入场的时候选错了模式吗?咋都这么 hard?

原本 TA 们和我是同龄人,但现在我们好像完全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,关注点也全然不同,没有多少共同话题,就连维系关系慢慢也变得没什么必要。

有时我也会胡思乱想,如果有一天我结婚了,能请到多少个人来呢?不会凑不齐一桌吧?

扫码加入我在知识星球上创建的社群「效率工具指南」

如果你觉得本文帮到了你,想支持我做得更好,欢迎戳下方图片,加入我的知识星球。

关于社群「效率工具指南」的介绍,可以查看我在语雀文档上发布的文档:知识星球「效率工具指南」简介

48844555552858T2

订阅我在竹白上创建的 Newsletter

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,别忘了点击下方的链接,订阅我的 Newsletter,之后发布了新的内容,就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啦~

👉在竹白上订阅效率工具指南

欢迎关注

以上,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,希望能够对你有一点帮助。

公众号:效率工具指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