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众号狗都不做,现在流行写墨问便签!【效率工具指南】
本文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「效率工具指南」,欢迎移步关注
文/彭宏豪
文章标题提到的「墨问便签」,是一款基于微信的便签小程序,官方是这么介绍这款便签产品的:
墨问便签并不是传统意义的笔记软件。它是一个创作和分享的工具,以小程序为载体,让有价值的内容,在人与人之间流动。
而如果要让我用自己的话介绍,我会说,墨问便签是一个更为开放的「朋友圈」,感觉更接近于 QQ 空间。
相比朋友圈,QQ 空间最突出的特点有两点:
- QQ 好友发布的动态支持转发(墨问便签上的大部分内容也支持转发,付费内容除外)
- 一条 QQ 动态收到的点赞和评论,默认情况下对添加的 QQ 好友是可见的(墨问便签也是这样子,只不过这里的人不叫 QQ 好友,而叫墨友)
如果你想更直观地了解这款产品,可以看我最近在上面写的一篇「郴州自由行记录」:
👇👇 戳下方链接可直接观看
真的,客观而言,这款便签小程序用起来真的不错,细节也很到位,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特性,如下图,它在个人首页有一个「收藏&互动」的模块,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收藏、点赞和评论过的内容,这像「历史记录」,但颗粒度又比常见的历史功能做得更细。
在网上待的时间越长,越能体会到,人是无情且健忘的,除非你有特别出类拔萃的地方,让人一眼记住,否则很多人都是看完就忘,此后大概率再无交集。
而墨问便签这个小功能,感觉多了一点温度,我们可以从这里往前翻,回看来路,或许能撇到一点微光,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现在的自己?
说完墨问便签小程序,我还想说说自己对公众号的一些想法。
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写公众号的人,不知道有没有这个感触:公众号这东西太「重」了,本来就是想单纯写个文章,非得跑到电脑上写,写完发布之前还要找个配图设为封面,完了底下还有一长串选项:
黑人问号脸,这都是啥啊?
作为一个从 2019 年坚持写公众号到现在的人而言,可以说见证了公众号后台一路的迭代演变,就如上图为例,最初应该只有原创声明、原文链接这两个选项,肉眼可见它的选项变得越来越多,也让人愈发困惑,这些选项都是啥意思啊?
从这个侧面,也再次印证了,产品想从简单到复杂,可以很容易,往上「打补丁」,叠加各种功能就行了,但是想从复杂变简单,或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呈现在用户面前,反而考验产品经理的能力和思考深度。
当然,也不是说微信公众号在面对各种新平台,比如说小红书的冲击,就无动于衷、毫无作为,至少在一些层面上也能看到微信团队的努力:
- 小绿书(模仿小红书的设计)
- 订阅号助手 App 开始重视在移动端上的创作体验(支持语音输入)
据可靠消息,如下图,维护订阅号助手 App 的员工数量增多了,这点在订阅号助手 App 的「更新日志」也能体现出来,这 App 的更新频率提高了。
不过话虽如此,个人感觉,这么多年下来,公号文章只能在电脑上编辑的观念深入人心,一旦用户对产品形成这样的认知,短期内你就很难去扭转用户的行为,这在我这里的直观体现是:
即便我知道可以用订阅号助手 App 在手机上编辑文章,但当我想写文章时,我还是不会用这个 App,我更常见的操作是——
- 在 flomo 里写一笔
- 在滴答清单里写一笔
- 在滴答清单里记一下想到的标题
- 在知识星球里记记
- 在墨问便签里的私密笔记记一笔
- ……
让我直接用订阅号助手 App 来写文章?还是算了吧,这东西太过严肃正经了,还没写就开始劝退人了🤦
屏幕前还在写公众号的人,不知道是否有类似的感受呢?欢迎留言分享交流。
扫码加入我在知识星球上创建的社群「效率工具指南」
如果你觉得本文帮到了你,想支持我做得更好,欢迎戳下方图片,加入我的知识星球。
关于社群「效率工具指南」的介绍,可以查看我在语雀文档上发布的文档:知识星球「效率工具指南」简介
欢迎关注
以上,就是本次想和你分享的内容,希望能够对你有一点帮助。
订阅我在竹白上创建的 Newsletter
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,别忘了点击下方的链接,订阅我的 Newsletter,之后发布了新的内容,就能第一时间收到通知啦~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