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5 岁来临前的感言

music:Life is wonderful - Jason Mraz

在老家,我们那边的传统都倾向于算虚岁,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,就默认是 1 岁了,所以我妈总会把我算「大」了,似乎总想让我快一点长大,在每一年新年伊始的时候,喜欢对我说一些这样的话:

一年多一岁,你不能再这样了,你得更「会说话」、更成熟一点、找一份更好的职业……

每年换一句,末了还不忘捎上一句,啥时候娶老婆呢?

我自认为自己是个腼腆、无趣、在人群中不会发光、不会开玩笑、不幽默、不主动社交、不善于维护关系、没有亲和力、没有人格魅力的人,这么多年下来,只剩下两只手指头数得过来的可以称作朋友的人(异性朋友几乎没有),多少可以算是一种印证。

小时候我爸就看出了我性格内向孤僻,也时常鼓励我说,「不要太内向,要开朗一点」,但我多数时候还是停在原地,任其自然发展,以至于长大之后有一回我爸看见我小时候的照片,发出一声:

笑容真灿烂。

IMG_4650那是 2016 年的寒假,当他说那句话的时候,虽然用的不是叹息的语气,但我觉得自己听出了感慨的意味,那时在自己的朋友圈发了一条仅自己可见的动态:

我是有多久没在爸爸面前灿烂、很放开地笑过一回了。

我也自认为自己是个慢性子的人,做啥都慢,好像总比别人慢几拍。在家洗碗拖地慢,干活挑料(这里的挑料是指废弃塑料分类)慢,学习理解得慢。

我妈小时候总在为我的慢性子担忧,她说:

以后你要是出去给人干活,手脚这样慢,怎么能吃得上饭呢?

当然,她不仅会为我发愁,也会给我想一些解决方法:

要是监工的老板来看你干活,你可要把手脚装得麻利一点,不要给人捉住把柄。

幸运的是,毕业两年多,我还是活得比妈妈以前预想的要好一些,我没有成为一名靠出卖体力挣钱的塑料加工从业者。

说到塑料加工,它让我想起了遥远的高三毕业后的那个夏天。

那个夏天我第一次去到外面打工,那个工厂在离我家有 50、60 公里的金平区,因而晚上是住在工厂后边的铁皮宿舍。

那是高三的一位朋友给我介绍的工作,起初听他说这个厂是做玩具的,去到里面做了一阵子,和其他人交流之后才知道,这个工厂生产的东西是给去世的人准备的,而且主要销往国外。

看着手里捧着的撒满金粉的塑料花,周边的各种圆形的泡沫制品,起初我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,因为我觉得,人死了就死了,为啥还要折磨活着的人呢?

这里活着的人特指我自己,因为那段打工经历确实很辛苦,一天工作十二个小时,傍晚吃完饭还要上夜班,只有 75 块钱,晚上下班后还要奔跑着回宿舍,抢公共厕所洗澡,洗完还要自己手洗衣服。

那时候每天最幸福的时刻,就是晾完衣服,去工厂外边的小卖部或者超市买汽水或冰淇淋,然后就拖着疲惫的身子爬上床,等待睡意来临,一夜睡到天亮,不会受到失眠的困扰。

这段经历,让我愈发觉得,以后还是得找一份体面一些的工作,至少不要出卖体力,而且有一些空闲时间留给自己。没了空闲的时间,我就不是我自己了。

自己的往事就聊到这,接下来想谈谈我近些年的感悟,也和知乎上以前看到的一个很火的问题「20岁做什么,可在 5 年后受益匪浅」有关。

现在我已经到了 25 岁的年纪,到了可以以一种「上帝视角」来回答这个问题。

如果能让我穿越回去,我一定会:

重视公众号写作

坚持写公众号,而不是有一搭没一搭地写。多数人对未来的预判总有局限性,在没能足够看清未来的方向时,投入精力或时间做某一件事,总是显得患得患失,不够重视,尤其是在那种短期没有回报、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上。

大胆追求爱

大胆去爱,大胆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情感,不要害怕被拒绝,不要害怕受伤。20-25 岁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,不谈恋爱等着老来相亲或懊悔吗?

有些人还没谈恋爱,就提前发愁说,想到以后要和某个人待在一起生活一辈子,觉得这事就不太可能。

首先,可能是他们没做好一个心理准备:接受未来婚姻会出现失败的可能。能接受存在失败的可能性,才能勇敢、无包袱地踏出去。

其次,可能是你所爱非人。我之前曾看过一位博主表达的观点,衡量一个伴侣最重要的标准在于:是否具备成长性思维,即是否愿意改变自己。尽量远离那些口头禅是「我就是这样,你还要我怎么办」的人。

我承认,两个人在一起久了,难免会出现「腻」的情况,但这并不可怕,关键在于两人是否会做出改变,努力试着共同创造新的体验,例如试着一起去做对方喜欢而你还没不感兴趣的东西。

由于我不是情感博主,感情经历也不丰富,只能点到为止,关于恋爱的更多内容,可以参考这篇文章:

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什么?

不要说服别人

有些朋友看到我写的是电脑 & 软件相关的内容,以为我对电子产品了若指掌(其实我懂的只是一点皮毛,真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么多),会来咨询我购买手机、电脑和平板电脑的建议,由于我是果粉,我会强烈建议他们买苹果的产品。

但后来我发现我错了,那纯粹就是浪费口舌,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:

世界上最没用的事情,就是说服别人,例如说服别人买某个东西。

这件事有多浪费时间呢?你要苦口婆心跟他说产品的优点在哪,买哪个型号,给他找好产品的链接……

到最后,来问我的人,大概率都会说:

算了,还是买 Windows 笔记本 / 安卓平板好了。

听完一口老血差点吐出来。

以后不再劝别人买苹果的东西了,爱咋咋滴。

不要随便把别人当成朋友

不要随便把别人当成可以说真心话的朋友,世上真没有多少可以称作朋友的。

你以为某人把你当成朋友,以为可以交心,但这可能只是因为你暂时对他有价值,而不是因为彼此的特质相互欣赏。

不要做一个害怕拒绝别人的「老好人」

老好人、暖男、中央空调,这三个词好像是等价的,在如今的语境中都算是贬义词。

上大学的时候,有人就给我起了个暖男的外号,为什么呢?因为每次吃饭的时候,我都会从书包里掏出一包抽式的纸巾,不管在场有多少人,一包这样的纸巾基本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(我真是体贴到家……),但不开玩笑地说,其实我非常讨厌这个外号……

说回正事,之所以害怕拒绝别人,还是因为我们过于在意我们在别人眼里的形象或者他人的看法,正因为在意,反而越不敢轻易拒绝别人,害怕一次的拒绝,就会让以前建立的「光辉形象」化为乌有……

害怕拒绝别人的人,会让人觉得你没有原则,时间很廉价,可以随意驱使。

不敢拒绝,硬是把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扛下来,后续接踵而来让你烦恼的事情,可能会远远超出一次拒绝需要花费的心力。

心理学上有个术语叫「课题分离」,这是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·阿德勒提出的理论,大意是,要想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,就要区分什么是你的课题,什么是我的课题。

你是否要拒绝别人是你的课题,别人被拒绝之后心里怎么想是他的课题,区分好这两者,可以解决大多数烦恼和纠结。

对了,一个被拒绝一次之后就觉得很受伤的人,其实也不值得深交。

理智起见,选择适当地拒绝别人,反倒落得轻松自在。

以上。